ballbet贝博bb:
今年9月,南宁轨道交通4号线一期工程后通段[楞塘村站(不含)—龙岗站](以下简称4号线一期工程后通段)开通初期运营,不仅填补了邕宁区轨道交通的空白,更展现了轨道交通装备“南宁制造”的硬实力。
在南宁地铁4号线龙岗站的设备机房,一套外观简洁的水冷直膨空调机组正稳定运行。这套由南宁轨道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南宁朗进新能源交通设备有限公司研发的装备,集成“精细化设计+水冷直膨+节能控制管理系统”等核心技术,相较传统空调系统能耗降低50%,单个地铁车站环控机房建筑面积节省超150平方米,土建工程建设成本降低450万元/站,在降本增效的同时,实现了能源高效利用。
这样的“南宁制造”在南宁地铁的建设中应用并非个例。据南宁轨道交通投资集团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事业部产业一部部长张运运介绍,在4号线一期工程后通段的建设中,公司依托广西轨道交通智能制造产业园的产业集群优势,采用产业园内11家落地公司制作的核心装备与配套产品,包括南宁中车提供的城轨整车、南宁时代聚能生产的牵引系统、北部湾津海生产的车载乘客信息系统,以及节能灯具、风机风阀、轨道减震扣件等产品,实现了轨道交通装备“南宁制造”,让南宁地铁建设与本土产业高质量发展深度融合。
如何让轨道交通装备产业从“单点突破”走向“集群跃升”?南宁轨道交通投资集团以广西轨道交通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产业园为核心,联合产业园内落地企业组织协同研发,将南宁地铁1号线号线建设中遇到的难点问题、技术经验与实际应用场景深度结合,构建起涵盖轨道交通车辆整车、电扶梯、通风空调、配套部件等15大类48小类产品的完整产业链,成功实现“南宁地铁南宁造”,也让南宁地铁的绿色化、低碳化、智能化转型有了坚实的本土产业支撑。
近日,在广西轨道交通智能制造产业园的南宁百川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厂区内,一批移动式架车机完成调试,即将发往重庆。“我们已为南宁地铁4号线号线的车辆段和停车场提供了全套检修工艺设备,包括移动式架车机、固定式架车机及车辆部件试验台等。”该公司CEO张宏伟介绍,公司积极布局新兴技术领域,研发了智能飞行工作站、AI大模型段场管理系统、车顶智能检修机器人等一系列先进产品,并已应用于多地地铁与铁路的检修工作中。目前,公司立足南宁,经营事物的规模覆盖云南、贵州、四川、广西等省、自治区,为当地提供轨道检修设备的制造与维保服务。在国际市场方面,公司已与马来西亚开展项目合作,未来将拓展东盟市场。
2024年,广西梅轮智能装备有限公司落户邕宁区,南宁市拥有了电梯生产企业,填补了南宁乃至整个广西电梯制造业的空白。近日,记者来到梅轮电梯南宁智能制造基地项目生产车间看到,生产线上,一台台智能机器人挥舞着机械臂忙碌地工作。谈及企业未来发展,广西梅轮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盘斌林说,在轨道交通领域,公司在地铁电梯、自动扶梯的应用与维保等方面将与南宁地铁开展深度合作,同时借助南宁的区位优势,积极拓展国内市场和东盟市场,让“南宁制造”的电梯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目前,广西轨道交通智能制造产业园已引进中国中车、浙江梅轮等17个重点项目,总投资达20.4亿元,直接带动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等关联产业的集聚发展,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南宁制造”轨道交通装备的规模化应用,逐步提升了本地工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为打造立足南宁、服务广西、对全国、走向东盟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基地奠定了坚实基础。
“以应用场景带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是南宁轨道交通装备产业的发展核心。4号线一期工程后通段开通初期运营,成为城市交通网络的延伸,还是本土轨道交通装备的“推广台”。产业园内企业的新产品、新技术可在实际线路中快速验证性能、优化迭代,经过实践检验的成熟产品与方案,形成“场景需求—技术研发—产业落地—场景复用”的良性循环。“以用促产、以产兴城”的模式,正驱动南宁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步入快车道。
从龙岗站内应用的水冷直膨空调机组,到产业园的集群化发展,再到南宁轨道交通投资集团构建的双碳产业链,一条“以线带产、以产促绿、以智赋能”的发展路径为城市绿色低碳转型注入更强劲动力。(记者杨玲 通讯员周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