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3年,清朝正处于乾隆时期结尾。尽管此刻的清朝仍在闭关锁国,但并不能阻止西方世界的人,对东方奥秘国度的好奇心。
这一年夏天,英国派出的第一个访华使团,由马戛尔尼带领抵达我国。他们信任,我国就像马可波罗行记中所写的那样,黄金遍地,人人都身穿绫罗绸缎。
但是,他们真实踏上我国的土地后,发现的却是民间大众们触目惊心的贫穷。马戛尔尼使团随身带着一座瓦特蒸汽机模型,但在访问期间,他没有可能也不再想将这座模型送给乾隆皇帝或许任何一名清廷官员。
或许正是由于来访的西方人,从旁观者的眼光看到清朝的问题,他们在行记中以为,清朝虽国强,但民弱,清廷靠着国家机器压榨着大众,大众遍及对清廷的忠诚度不高。
乾隆的盛世,蒸汽机与我国坐失良机。当蒸汽机又出现在我国土地上的时分,已经是道光年间,中西方渐渐的开端了战役。
但是清朝的官员们没办法了解蒸汽机动力的原理,很长一段时间以为驱动是靠火焰。
1840年6月,两广总督林则徐向道光皇帝陈述,英国军舰有三艘“车轮船”,“以火焰激动机轴,驾驭较捷”。
两年后,1842年,签署《南京公约》的耆英,受邀到英国蒸汽船的轮机室观赏,亲眼观摩了蒸汽机的工作,但他仍向皇帝报告说,“大约按运挂钟之法,巧借水火之力”。
实际上,真的是我国人搞不懂蒸汽机的原理吗?其实在1840年头,广州和澳门就已经有我国商人学会了蒸汽机技能。
1842年,广州行商潘士荣还捐造了一艘蒸汽船。但是广州的官员上报说,这艘船飞行不甚灵活,道光皇帝命令不用持续此项实验。可见,并不是我国人学不会搞不懂,民间只需见了,就能搞懂造出,清朝折腾那么多年还造不出蒸汽机,恐怕不是简略的搞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