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讯(记者 马丹)昨夜今晨,申城浓雾迷城。早晨,大部分郊区都出现了能见度小于500米的雾,其中,宝山、松江、奉贤、浦东等地最低能见度不足100米。到了上午,太阳露脸,能见度终于逐渐转好,但是,与此同时,受上游输送影响,城市依旧有点白茫茫。这样的天气背景也带来突发灾祸:今天上午,S3沪奉高速出现了团雾,造成多起多车碰擦事故。
气象专家说,冬季是团雾高发的季节,团雾又被称为高速公路的“流动杀手”,它往往出现突然,让人猝不及防,应对雾天更要储备应急知识,养成良好的驾驶习惯。
雾是一种一年四季都一定会出现的天气现象。当空气中的水汽达到过饱和状态,水汽就会冷却凝结,悬浮在近地面的空气层里,当空气的能见度低于1千米时,气象学上就称之为雾。雾可以分成三个等级,为雾(水平能见度在500米到1000米)、浓雾(水平能见度在50米到500米)、强浓雾(水平能见度小于50米)。而雾持续的时间长短,由当地气候干湿决定,干旱地区多短雾,1小时以内就会消散,但潮湿地区多长雾,可持续6小时左右。今天早晨申城全市范围出现的就是强浓雾,昨天气象部门也发布了低能见度天气的提醒。
虽说,雾气缥缈、雾里看花别有一番诗情画意,但在真实的生活里,持续的大雾,尤其是神出鬼没的团雾,会给交通等带来隐患,也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团雾本质上也是雾,是受局部地区微气候环境影响所形成的小范围浓雾,它具有突发性、局地性,浓度较大,而且难以预测。
为何团雾被称高速公路上的“流动杀手”,是因为团雾的“雾里雾外”差别太大——通常团雾外视线良好,团雾内能见度很低,只有几十米,甚至十几米,发生的尺度往往非常小,长度在1公里到5公里不等。当高速行驶的汽车突然驶入这团“迷雾”,很可能就看不清周围的情况,而发生事故。
团雾神出鬼没,最喜欢在深秋和冬季出现,而团雾出现的时候,往往是昼夜温差较大、无风的夜间或清晨。郊区和乡村比城市有可能会出现团雾,比较空旷的高速公路路段也更加容易出现团雾。中国天气网曾做过一项统计,我国中东部地区是我国高速公路密集区,同时团雾也高发,11月至12月以及1月至3月是一年中团雾高发月份,晚上10时至早上8时则是团雾的高发时段。
作为一个小型天气系统,团雾是水平尺度仅有数百米乃至数十米的雾气团,但也正因为它忽然出现、范围极小,使得它很难被精准预测。市气象局首席服务官邬锐说,大范围的雾目前已经能被较好地预测,并且也有了降低风险发生的应急预案,但是,非常小范围的团雾仍然是一道预报难题。“通常,气象部门对雾的监测主要是通过地面实况观测、气象卫星资料反演等手段。在高速上,也会和高速公路管理部门合作,在高速沿线布设能见度自动观测仪器,用于进一步监测。一经发现能见度降低到可能会带来危险的时候,高速道口就会关闭。然而,高速公路往往很长,要立即监测到几十米甚至十几米极小尺度的团雾很是困难,而且团雾往往生成和消散很快,发现有一小团浓雾再关闭道口已经来不及了。”
邬锐说,应对团雾,雾中行车更要提高安全意识,包括检查车况携带警示牌,打开前后防雾灯,勤用喇叭警示,控制车速保持车距,不要急刹车或盲目超车等。
能见度小于50米时,车速不允许超出每小时20公里,并且需要从最近的出口尽快驶离高速公路。
及时开启雾灯、近光灯、示廓灯、前后位灯和危险报警闪光灯。绝对不能使用远光灯,因为远光灯射出的光线被雾气漫反射后会在车前形成白茫茫一片,驾驶人反而什么都看不见,影响驾驶安全。
雾天环境下驾车,应多使用喇叭引起其他车辆的注意,同时听到对向车辆鸣喇叭时,要鸣喇叭回应示意自己车辆的位置。
对于因能见度过低或发生意外事故等原因无法再向前行驶时,驾驶人应根据现场真实的情况,及时将车辆停到应急车道,打开危险报警闪光灯,同时,车上驾乘人员也应立即转移至安全地点,并拨打报警电话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