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0家,是生猪规模场产能调控保有量的113.31%,其中被确定为广西第一批国家级生猪产能调控基地的养殖企业有59家,占全区的14.5%。全市有中国农业500强企业 1 家(广西扬翔股份有限公司排全国89名,也是广西最大的生猪养殖企业)、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1家,国家生猪遗传改良种公猪站1个。
2022年,贵港市畜牧业产值142.26亿元,增长4.2%,产值总量排名全区第5位。其中,生猪产值93.24亿元,增长9.2%,产值总量排名全区第4位,生猪产值占农林牧渔业产值的20.5%,对农林牧渔业产值增长的贡献率为29.0%。
近年来,我市“铁桶计划”防非复产工作经验得到农业农村部、自治区的肯定并积极向全国推广,各县区持续大力实施“铁桶计划”,促进生猪养殖调优生产力布局和结构,推动养殖场标准化规模养殖。2022年,生猪养殖在各县区的分布大小相对均衡,且产值占比均在15%以上,对各辖区农业的发展有着较为重要的影响。港北区生猪产值15.51亿元,占农林牧渔业产值的31.9%,产值增长9.3%;港南区生猪产值16.85亿元,占农林牧渔业产值的28.6%,产值增长3.7%;覃塘区生猪产值12.74亿元,占农林牧渔业产值的18.4%,产值增长6.9%;平南县生猪产值19.78亿元,占农林牧渔业产值的15.9%,产值增长16.3%;桂平市生猪产值28.37亿元,占农林牧渔业产值的18.4%,产值增长8.8%。
2023年上半年,生猪销售价格会出现回落,行情呈现“旺季不旺、价格走低”的特点。生猪市场的消费相对低迷,呈现供过于求现象。在下游需求不足、供需博弈较为激烈等因素的影响下,猪价正在持续“磨底”,今年上半年广西生猪出售价格在7元/斤左右,部分地区的价格已经跌至6元/公斤,整体的上涨动力不足。随着部分利好支撑转强,消费需求逐步改善,餐饮以及旅业逐步反弹,猪价支撑随即增强,但终端消费提振效果没有到达预期、猪肉终端需求增量不明显始终掣肘猪价的反弹力度。
受生猪饲养持续恢复后基数加大、生产所带来的成本增加等影响,2022年1季度-2023年2季度生猪出栏量分别累计增长31.7%、9.4%、6.4%、6.5%、1.8%、2.0%,分别拉动农林牧渔业产值增长5.6、4.0、1.9、1.4、0.4、0.9个百分点,出栏量增幅和拉动力总体呈持续回落态势。近6个季度的数据趋势表明,全市生猪对农林牧渔业产值增长的拉动作用在持续减弱,2023年2季度的拉动力比2023年1季度的拉动力提高0.5个百分点,拉动作用稍有回暖迹象。
全市全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加快全产业链发展,推动生猪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以桂系猪产业集群建设项目为抓手,通过政策、资金导向,优化我市生猪产业布局,进一步解决生猪种源不足,推动生猪种业振兴,补齐生猪加工物流链不全,推动产业链条更完善,推进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2022年,我市新增生猪良种繁育基地4个,新增年出栏种猪3万头以上;新增生猪屠宰加工冷链物流基地4个,新增年屠宰加工产能350万头,可向市场供应200万份预制菜;标准化养殖基地5个,新增肉猪出栏10万头以上。利用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开展生猪“保险+期货”试点工作,积极扶持生猪发展,同时市金融部门积极开展生猪活体抵押贷款,主要有农、建、邮储、农商行等多家银行开展此项业务,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共发放生猪活体抵押贷款86户,额度达9000多万元。生猪养殖产业体系、扶持模式进一步优化。
(一)生猪养殖依然是推动农业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截至6月底,全市在建的养猪投资项目有19个,计划总投资132051万元,占全部农业投资项目计划总投资的21.7%;养猪投资项目累计完成投资80236万元,占全部农业投资项目累计完成投资的37.1%。其中,港北在建的养猪投资项目有3个,计划总投资3465万元,已完成投资1646万元;港南在建的养猪投资项目有2个,计划总投资16500万元,已完成投资6585万元;覃塘在建的养猪投资项目有2个,计划总投资5710万元,已完成投资1890万元;平南在建的养猪投资项目有4个,计划总投资17540万元,已完成投资5790万元;桂平在建的养猪投资项目有8个,计划总投资88836万元,已完成投资64325万元。项目完成投资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先行指标,多个方面数据显示,全市生猪养殖项目投资额占农业项目投资额的比重较大,且完成投资进度相对更快,短期内,生猪养殖将是推动我市农业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应继续加大力度,围绕健康、平稳、高质量的发展思路,提早布局,统筹协调好生猪养殖在用地、环保、政策扶持引导、养殖、销售等方面的规划和发展。
(二)新型养殖模式将逐步提升生猪养殖在农业发展中的权重。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发展,生猪养殖业将朝着持续推广绿色、标准化、智能化的养殖模式方向发展,着重提高生猪养殖的品质和效益,并加强疫病防控、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等方面的管理。我市扬翔集团公司的集群式楼房智能化养猪模式已运营多年,期间未发生一例非洲猪瘟疫情,充分验证了其模式的高土地资源节省、高生物安全保障、高标准环境保护、高智能生产管理、高效率安全运营、高动物福利等特点,基于AI、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开创出产业互联网料、养、宰、商一体化的产业模式,充分激发推进科学技术创新和成果转移转化的内生动力,助力推动我市生猪养殖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新型养猪模式将逐步提升生猪养殖在农业发展中的权重。
(三)资本介入提高了生猪养殖对农业发展影响的不确定性。“非洲猪瘟”发生后,一头猪将近3000元的利润,基于我国养猪行业的庞大市场、未来发展前途和长期投资价值等,养猪成了很多资本追求利润的手段,甚至会出现跨界养猪的企业,像碧桂园、万科等房产企业都想分一块养猪业的蛋糕。资本介入后,500头以上规模养猪场的总出栏量市场占有率已达到60%以上,养猪行业前20强的养猪企业的总出栏量市场占有率已到达20%以上。资本拥有散户所不具备的资金优势,在产业升级及硬件、软件的配置上更胜一筹,助推了养猪行业的快速发展。但近年来,养猪行业进入亏损状态,久久不能走出猪周期底部,这里边一定的缘由是资本在欲望的驱使下,不停的扩张,甚至举债也要侵占更多的市场。资本介入加剧了行业的不稳定性,导致了行业的迅速增加和产能过剩,进而引起了市场行情的更多、更大的波动。短期内生猪养殖成为了“煎熬”,后续对农业发展的不确定性也进一步提高。
(一)上半年生猪养殖处于低迷状态。生猪市场存在猪周期现象,即价格高时大量扩大产能,价格低时大量淘汰产能,就导致了猪价的波动,上半年猪价处在低位区间,使得成本倒挂所带来的亏损成为生猪行业内的普遍现象。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监测,截至6月底,今年猪粮比低于5.5的时间长达18周,猪粮比低于5.0的时间长达4周。(猪粮比,通俗说就是生猪价格和作为生猪主要饲料的玉米价格的比值。生猪价格和玉米价格比值在6:1时,生猪养殖基本处于盈亏平衡点。猪粮比越高,说明养殖利润越好,反之则越差。但两者比值过大或过小都不正常)。生猪养殖成本在7.5-8.0元/斤区间,7月底之前,由于市场需求的疲软,生猪供应过剩,且经济较为低迷,消费者的购买力受影响,进而影响生猪市场的需求,生猪价格均在8元/斤以下,生猪养殖处于持续亏损状态。直到8月份,生猪价格才涨到8元/斤以上,生猪养殖方才出现微利。
(二)检疫率、出栏率均达不到全区中等水准。生猪养殖的检疫率与出栏率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今年1月1日-6月30日,市农业部门收集多个方面数据显示,贵港市商品猪产地检疫合格数为98.55万头,生猪检疫率为48.1%,排在全区第9位,比全区同时期商品猪检疫率(58.6%)低10.5个百分点。2022年1季度-2023年2季度,全市生猪出栏率6个季度中,有4个季度比全区生猪出栏率低5个百分点左右,2个季度比全区生猪出栏率高3个百分点左右。生猪检疫率、总体出栏率达不到全区中等水准,难以体现我市生猪养殖实际发展水平。
(三)畜牧业、农林牧渔业的增长对生猪依赖度偏大。2022年1季度-2023年2季度,6个季度中,生猪产值占畜牧业产值的比重分别为66.7%、60.8%、60.9%、65.5%、65.4%、61.8%,生猪产值占农林牧渔业产值的比重分别为25.7%、25%、20.4%、20.5%、25%、25.9%。就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5个行业的产值而言,生猪产值的占比较大,造成畜牧业、农林牧渔业产值的增长对生猪依赖度偏大,在生猪养殖成本、销售等受影响时,全市农林牧渔业产值将受到较大影响。
(四)基层动物防疫体系职能弱化。基层动物防疫、检疫等能力逐渐弱化,根本原因:一是基层动物防疫工作技术方面的要求和时间要求比较特殊,从业人员要获得自治区农业农村厅任命的官方兽医资格,要有较高的畜牧兽医专业方面技术水平,新晋人员增加缓慢。二是机构改革后,由于机构编制所限,相当部分原乡镇水产畜牧兽医站人员被划转到乡镇其他职能部门,或有关人员被安排去参与当地政府的其他中心工作,不再承担畜牧兽医等相关工作,造成乡镇兽医力量严重不足,极度影响基层动物防疫、检疫工作的正常开展。三是检疫工作人员老龄化严重且人数趋少,平均每个乡镇官方兽医人员只有2-4名,村级动物防疫力量更是严重不足。
(一)积极应对猪价低迷带来的影响。随着收储政策托底猪肉价格,以及秋季开学和中秋节来临、气温下降等因素的积极影响,猪肉价格有望逐渐回升。面对猪价长期低迷,我们要精益求精降低养殖成本、想方设法扩大销售经营渠道,多元化降低养殖成本,积极提升猪肉产品价值,度过猪价低迷的“寒冬”,持续、健康发展生猪养殖。一是精准控制成本。要选择一些合适的饲料,采用科学的饲料配方,减少浪费,提高饲料利用率。同时节约用水、用电等,采用智能化的设备,减少能源的消耗;分类选出降低养殖成本的典型,形成可学习可复制的模板,在全市范围内择优推广。二是做好防护工作。要加强生猪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定时进行疫苗接种,及时有效地发现和处理病症,避免疾病带来的经济损失。三是提高饲养技术。要注意猪只的品种、生长阶段,采取合适的饲养方式,根据猪只生长阶段和体重,科学配比饲料,逐步的提升养殖效率。四是加强市场竞争力。一方面,要积极拓宽销售方式,比如和超市、酒店等场所合作,或者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进行网上销售、社区团购、村镇团购等。另一方面,要充分的发挥扬翔有突出贡献的公司的作用,整合、带动全市的生猪资源,创立自己的猪肉和预制菜品牌,提升深加工水平和质量,提升产品的知名度和附加值,减少养殖成本和储存成本,切实增加市场竞争力。五是合理规划养殖周期。有关部门要主动作为,合理规划养殖周期,掌握市场行情,指导养殖户根据猪价走势合理调整养殖周期,从而获得更高的收益。
(二)不断的提高生猪养殖稳定性。一是实施好生猪产能调控政策和生猪生产扶持政策,督促落实生猪产能调控政策,稳定各项金融、环保、土地等长效性支持政策和临时性补栏增养扶持政策。二是各县(市、区)统筹好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等有关涉农资金支持生猪生产。充分的发挥生猪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带动作用,督促扬翔、汉世伟、桂垦、新希望、正邦等有突出贡献的公司要加强对自建场、租赁场、代养场的管理,采取及时有效措施提高产能,引导养殖场(户)充分的利用现有栏舍设施,及时补栏,扩大存栏规模,持续稳定发展生猪养殖。三是从种苗、饲料、技术、销售等方面给予中小规模猪场“一条龙”式的服务支持和保障,大大降低生猪养殖成本,加强生猪养殖中的防疫、检疫条件。从而进一步稳定生猪出栏率,提高生猪检疫率,以达到全区中等水准,真实反映全市畜牧业、农业生产水平。
(三)逐步优化农业发展产业体系。当前,我市畜牧业、农业的增长对生猪依赖度偏大,长期“一猪独大”对农业的平稳、健康发展是不利的,农业生产部门应具备优化农业发展产业体系的前期意识,在农业产业布局和招商项目引进时应最大限度地考虑我市实际发展状况,循序渐进优化别的行业的比重,如通过精选品种鼓励不同果蔬套种、鼓励乡村两级采取自主经营的方式充分的利用冬闲田集中发展稻-稻-菜-菜模式、鼓励设施蔬菜(食用菌)、鼓励新型渔业养殖等,一直在优化全市农业产业结构。
(四)切实增强基层防疫、检疫能力。一方面,理顺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工作分工,切实提高动物防疫队伍能力水平,将基层官方兽医队伍纳入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机构管理,落实官方兽医派驻制度,由县级农业农村部门依据各乡镇养殖规模、屠宰场实际屠宰量等制定官方兽医派驻方案,报同级人民政府审定后派驻至各乡镇,稳定基层畜牧兽医工作队伍。另一方面,充分的发挥畜牧兽医智慧监管服务平台和直联直报系统效能,利用现代科技技术,实现当前多个生猪网络监管系统相互连通,利用数据分析研判生猪养殖的各方面情况,统筹抓好疫情防控、检疫、出栏等工作,确保生猪养殖稳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