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游戏app官方最新版
联系我们Contact us
服务热线15166267357
冷水高压清洗机

中科电气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时间: 2024-06-04 15:55:15 |   作者: 冷水高压清洗机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4号——创业板行业信息公开披露》中的“锂离子电池产业链相关业务”的披露要求

  公司锂电负极业务处于新能源锂离子电池行业上游关键材料领域,终端市场主要是新能源汽车市场、储能市场、消费数码市场等。终端市场的发展造就了锂离子电池及其负极材料的市场需求。

  从锂离子电池主要应用领域——新能源汽车市场来看,国内市场方面, 2022年12月31日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政策的终止,致使部分消费者消费提前,对新能源汽车及锂电产业链市场需求带来了阶段性影响,但新能源汽车已获得消费者的广泛认可,同时,我国对新能源产业的支持在完善基础设施体系,带领企业继续提升产品质量和性能,促进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等方面仍在延续和强化。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驱动下,我们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市场规模和发展质量方面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2023年,我们国家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市场渗透率达到31.6%,较2022年高出5.9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出口120.3万辆,同比增长77.6%。国际市场方面,欧美各国新能源汽车支持政策以及更为严苛的环保排放政策持续推进汽车电动化进程,据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ACEA)统计数据,2023年欧洲乘用车销量合计为1284.75万辆,同比增长13.7%,其中油电混合动力车销量340万辆,同比增长28.3%,纯电动车销量为202万辆,同比增长28.2%,增幅双双超过乘用车综合销量增幅。另据marklines统计数据,2023年美国新能源车市场在IRA法案刺激下,新能源汽车销量146.8万辆,同比增长49.0%。因此,新能源汽车产销的持续增长,推动动力锂离子电池出货的持续增加。据EVTank统计数据,2023年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达到865.2GWh,同比增长26.5%。

  从锂离子电池主要应用领域——储能市场来看,储能作为实现社会碳减排的重要实现手段,是未来零碳社会不可或缺的能源新基建。对此,我国出台多项具有实际利益推动作用的储能相关政策,就储能发展规模、储能发展经济性、推动新型储能技术发展等方面,加快推进储能市场化进程,同时,结合当前储能技术的发展状况,锂电储能是最接近大规模商业化的一种新型储能技术,因此,锂离子电池将在储能市场迎来较大的增量空间。据EVTank统计数据,2023年全球储能锂离子电池出货量达到224.2GWh,同比增长40.7%,为锂离子电池主要使用在场景中增速最快的领域。

  锂离子电池的主要应用方向还包括消费数码领域,近年来,全球智能手机、笔记本/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等新一代消费电子设备已逐步迈入成熟期,行业规模比较小且发展受大环境和消费意愿的影响较为显著。2023年,受全球经济提高速度放缓等因素影响,全球传统消费类数码市场需求没有到达预期。据EVTank统计数据,2023年全球消费类锂离子电池出货量为113.2GWh,同比下滑0.9%。

  综上,2023年,在动力、储能锂离子电池市场需求量开始上涨的带动下,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行业继续保持增长,据EVTank统计数据,2023年全球负极材料出货量达到181.8万吨,同比增长16.8%,其中我国负极材料出货量达到171.1万吨,同比增长19.40%。2023年,虽然受补贴政策结束、2023年春节销售淡季、去库存等诸多因素综合影响,新能源汽车市场、锂离子电池市场及其负极材料市场增速有所放缓,同时,叠加了负极材料行业新增产能释放带来的产能结构性过剩和行业企业竞争加剧的风险,然而,新能源汽车长期向好的发展形态趋势没改变,并且储能市场将逐步扩大,据EVTank预测到2030年,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将达到3368.8GWh,相比2023年仍然有接近3倍的增长空间;全球储能锂离子电池的出货量将达到1397.8GWh,由此将会带动负极材料巨大的市场需求。此外,欧美新能源汽车及锂电产业的本土化趋势正在加速,随着欧美锂电产业本土化政策的生效,将对全球锂离子电池产业竞争格局带来影响,并推进国内锂离子电池产业链相关企业的出海进程。因此,在当前背景下,对负极材料行业企业的战略部署能力、技术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供应链管理能力、工艺制造能力、成本管控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公司的磁电装备业务主要处于电磁冶金行业和锂电装备行业。其中,电磁冶金行业处于成熟发展阶段,特点为产品定制化程度较高,制造厂商众多,中低端商品市场价格竞争激烈、利润空间越来越小,且由于大环境等因素影响,中国钢铁行业进入弱周期,出现成本高企、需求减弱、盈利下滑态势。同时,在双碳及新质生产力政策导向的背景之下,钢铁行业力争2025年形成技术装备先进、质量品牌突出、智能化水平高、全球竞争力强、绿色低碳可持续的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格局,因此也增加了对相关绿色环保、节能降耗、智能制造设备需求,为电磁冶金行业带来了一定的发展机遇。锂电装备行业是一个具备较高的技术壁垒和客户壁垒以及设备厂商与应用厂商深度绑定的专用设备制造业,因此,随着新能源锂离子电池产业的增长,将会带来锂电装备需求的增加。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4号——创业板行业信息公开披露》中的“锂离子电池产业链相关业务”的披露要求

  公司锂电负极业务基本的产品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主要使用在于动力类、储能类、消费类锂离子电池等领域。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四大组成材料之一,对锂离子电池的单位体积内的包含的能量、循环性能、充放电倍率以及低温放电性能具有较大的影响。

  公司锂电负极业务专注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发和生产二十余年,是最早布局动力锂电负极材料的企业之一,有着非常丰富的技术积累和客户渠道资源,同时,具备负极材料全工序、全产线设计、建设、运营的工程化应用能力,在逐步的提升生产效率的同时,可有效确定保证产品品质的稳定。此外,公司自行设计建造的石墨化炉,相较于传统石墨化加工产线具备电耗成本低、炉芯耗材费用少、自动化程度高、绿色环保等优势,在国内锂电负极材料石墨化加工技术上具有一马当先的优势,并且,公司磁电装备业务在磁力分选技术、电气自动化控制、数值模拟分析、工程化应用以及装备制造方面具备较强的技术和人才储备,能为锂电负极业务生产装备的持续优化升级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因此,公司锂电负极业务拥有较强的技术优势和先发优势。

  公司磁电装备业务涵盖电磁冶金专用设备、工业磁力设备和锂电专用设备的研发、制造、销售及服务。基本的产品为中间包通道式感应加热与精炼系统、连铸电磁搅拌(EMS)成套系统、连轧电磁感应加热系统、起重磁力设备、除铁器、磁选机、卷筒,以及锂电自动化电气控制设备、锂电材料除磁装备、立式高温反应釜、新一代全自动智能型石墨化炉等锂电装备,产品可大范围的应用于钢铁、交通运输、造船、机械、矿山、锂电等行业。

  公司磁电装备业务凭借产品线的完整程度、产品技术领先程度、产品质量稳定可靠,在行业内优势显著,电磁冶金专用设备的市场占有率居国内前列,稳居国内行业龙头地位,锂电专用设备在配套自身负极业务新增产线建设需求外,积极开拓对外销售市场。长期以来,公司磁电装备业务围绕客户的真实需求进行持续创新,一直在优化产品结构,扩展产品线,延伸业务领域,公司磁电装备业务保持稳定的增长。

  公司建立了严格的供应商管理制度,统一由采购部门负责,实行“以产定购、兼顾市场预测适度库存”的采购模式,进行采购过程精细化管理。公司生产所需的原材料全部由采购部门在列入《合格供应商名单》的厂家中进行充分比价后择优采购。公司新供应商的开发均需经过技术、品质、采购、生产等有关部门的资格审核检查,通过评审的才能进入《合格供应商名单》。公司每个年度会从产品质量、供货速度、售后服务等方面的表现对供应商进行持续考核评分和分类,并在后续合作中对不同类别的供应商进行区别对待。

  公司锂电负极业务根据行业特性及主要客户群体较为稳定的情况,实行“按订单生产、兼顾市场预测适度库存”的生产模式和精益生产方式,依据与客户签订的合作协议及客户的采购惯例制定生产计划并组织生产。

  磁电装备业务因用户对设备配置要求差异较大,规格与技术参数等指标均须按用户实际要确定,因此主要采取“按订单生产、单套量身定制”的生产模式,同时,部分标准化的工业磁力设备,在以订单为主的前提下,采用少量库存的生产模式,以提高对客户的真实需求的快速反应能力。

  公司产品采用直销模式,其中锂电负极业务采取大客户紧跟战略,积极做出响应锂离子电池行业内客户的需求,加快自身技术和产品的升级速度;磁电装备业务经过多年的业务开拓,目前,公司与国内大部分钢铁企业、大型冶金工程承包商建立了稳定通畅的业务关系。

  2023年,公司合并财务报表实现营业收入490,751.40万元,同比下降6.6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170.62万元,同比下降88.5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9,348.90万元,同比下降79.67%,但分别较2023年前三季度的-5,626.56万元、-2,736.85万元实现了9,797.18万元、12,085.75万元净增长,公司纯收入能力得到修复,全年实现正向盈利;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97,663.75万元,同比增长140.11%,得到了较大的改善。

  报告期内,受下游新能源汽车市场波动、行业企业去库存等多重因素影响,负极材料市场需求增速放缓,同时,负极行业企业扩建产能进入释放期,市场之间的竞争进一步加剧,负极材料产品价格呈现下降趋势,而公司备货库存规模较大,负极生产周期较长,部分在产品、库存商品、发出商品、委外加工物资对应石墨化外协加工成本较市场石墨化外协加工价格变化滞后,面临了较大的成本压力,因此,对当期盈利能力带来较大影响。

  对此,公司通过加快库存消化速度,恢复库存成本水平;优化管理架构,推进精益管理,提升成本管控和风险识别能力;加大研发投入,一直在优化工艺技术水平,不断的提高原材料开发能力,积极开发快充类/储能类战略新产品,稳步推进前瞻性产品研制;聚焦主流客户市场需求,维持好现有战略客户的稳定合作,深挖潜力重点客户以及储能电池领域客户,全力以赴开拓国际市场,加速海外布局;稳步推进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建设,提高石墨化自给率和产线绿色智能化水平等途径实现提质、降本、增效。

  本报告期,锂电负极板块实现营业收入451,865.63万元,同比下降8.86%;实现负极材料出货量14.5万吨,同比增加20.11%;获得发明专利9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另有108项正在申请并获得受理的专利(其中97项发明专利、4项国际专利);湖南中科星城石墨有限公司技术中心被认定为国家企业技术中心。

  报告期内,钢铁行业继续保持生产智能化、绿色化、特钢化的发展的新趋势。在此背景下,公司紧紧抓住新质生产力产能置换、节能环保带来的市场机遇,加大中高端电磁冶金专用设备的研发和推广力度,加快重点项目的执行和进度追赶。同时,密切协同自身锂电负极业务发展需要,优化、开发锂电自动化电气控制设备、锂电材料除磁装备、立式高温反应釜、新一代全自动智能型石墨化炉等锂电专用设备的品类和产业化应用。

  本报告期,公司磁电装备板块实现营业收入38,885.77万元,同比增长30.24%;获得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22项,另有52项正在申请并获得受理的专利(其中42项发明专利、1项国际专利);超宽/超厚板坯高可靠高密度磁场电磁冶金关键技术及成套装备荣获机械工业科技奖一等奖;获批电能高效高质转化全国重点实验室。

  公司锂电负极业务积累了丰富经验,具有较强的研发实力及应用能力:石墨粉体加工技术、热处理工艺和石墨复合技术业内领先;硅碳、硬碳等新型负极材料从材料、工艺到性能评估不断的提高与完善;自行设计建造的新一代“全自动智能型石墨化炉”具备电耗成本低、炉芯耗材费用少、自动化程度高、绿色环保等优势,进一步巩固了公司石墨化技术工艺和智能装备行业领头羊;具备负极材料全设备、全产线设计、施工、运行的一体化建设和运营能力,自行设计建设的负极材料产线自动化水平业内领先。同时,公司锂电负极业务成立了一支专业的研发队伍,拥有国内先进的负极材料物理性能检验测试、半电池、全电池等电化学性能检测的研究设备,并配备有粉碎、分级、烧结、包覆等试验生产线。此外,公司还与湖南大学、中南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建立了产学研合作伙伴关系,与湖南大学建立了炭素新材料研究实习基地,并拥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锂离子动力电池负极材料工程中心”、“湖南省工程技术中心”、“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等科研平台,获得了“国家火炬计划产业化示范项目”、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长沙市科学技术创新基金”等政府支持科技项目。

  公司磁电装备业务以磁电应用为领域,电磁冶金技术为核心,锂电装备技术为拓展,拥有电能高效高质转化全国重点实验室、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湖南省冶金电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省冶金电磁能量变换技术工程实验室、湖南省企业工业设计中心、湖南省企业技术中心等科研平台,建立了广泛的产学研合作伙伴关系;搭建了多场耦合数值模拟分析平台;创建了相对完备的电磁冶金数据库;健全了一套成熟的产品设计开发流程,并借此不断巩固和加强了在电磁冶金行业的领先优势。

  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及控股子公司(含全资子公司)拥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成果194项(其中发明专利87项),软件著作权52项,正在申请的专利160项(其中139项发明专利、5项国际专利)。

  公司核心管理人员、核心研发人员和核心销售人员,在业界具有十余年的丰富经验,有较强的稳定性和凝聚力,对行业发展现状、行业风险、行业机遇、市场需求都有着深刻的了解以及敏锐的洞察力,因此能准确把握公司的战略方向,确保公司的长期稳健发展。同时,公司成立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以及与高校建立的产学研合作伙伴关系、研究实习基地,保证了公司后续发展的人才需求。另外,公司为吸引和稳定突出的专业人才,建立了有效的管理办法和奖励机制,确保核心人才队伍的不断壮大和长期稳定。

  公司拥有优质的客户资源。多年来优秀的自主研发能力、精细的质量控制体系和快速的市场反应机制为公司积累了众多大客户的信任,也为公司在行业内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并赢得了主体地位。锂电负极业务,公司与比亚迪002594)、宁德时代300750)、中创新航、亿纬锂能300014)、瑞浦兰钧、蜂巢能源、ATL等国内知名锂电池厂商有着良好稳定的合作。公司除继续深化与现有主要客户合作的同时,也在积极拓展行业内优质新客户,并加大了海外市场的开拓力度,韩国SK On、LGES均实现了批量供货,其他海外客户的开拓正按计划进行;磁电装备业务,公司与国内大部分钢铁企业、大型冶金工程承包商建立了稳定通畅的业务关系,电磁冶金专用设备的市场占有率超60%,处于行业龙头地位。

  由于公司磁电装备业务在磁力分选技术、电气自动化控制、数值模拟分析、工程化应用以及装备制造方面具备较强的技术和人才储备,因此,公司磁电装备业务与锂电负极业务可协同开发出适用于锂电生产的全部过程中的自动化电气控制设备、锂电材料除磁装备、立式高温反应釜、新一代全自动智能型石墨化炉等锂电专用设备,为锂电负极业务生产装备的持续优化升级提供强有力支持的同时,扩展公司磁电装备业务的应用领域,切入锂电装备行业。

  公司子公司湖南中科星城专注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发和生产二十多年,是最早布局动力锂电负极材料的企业之一,具有动力锂电负极材料先发优势,未来,随公司锂电负极产品结构的不断丰富,在储能类和消费类锂电负极材料市场具有较大的拓展空间和发展潜力。

  综上,以新能源汽车产业化、新型储能为主要应用方向的锂离子电池行业发展趋势符合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有利于构建我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是我国构建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的关键一环,行业发展前途广阔。

  在双碳经济、绿色发展的驱动下,以节能降耗、清洁环保为导向的新能源、新动力300152)的发展的新趋势和速度日益强劲。新能源锂离子电池作为可持续发展新能源的代表,经过多年的发展,工艺已经趋于成熟,其在比单位体积内的包含的能量、首次充电效率、循环次数、循环寿命、高低温充放电等方面亦表现出了良好的综合竞争优势,慢慢的变成了当前主流的电池技术路线。目前,国内外研究机构和新能源汽车企业纷纷推出燃料电池、半固态电池、固态电池、金属电池等新兴技术路线,市场关注持续提高。虽然前述新的技术路线,在实验室阶段,在单位体积内的包含的能量、单体电芯安全性等单一指标方面具有优势,但整体上仍存在成本高、循环寿命短、安全性或快充与倍率性能差等缺点,批量生产和大规模应用面临较多的技术瓶颈,仍需产业各方持续的研发和投入。

  因此,可以预期未来一定时期内,锂离子电池仍将在新能源汽车、储能领域加速渗透。根据EVTank统计和预测,2023年,全球锂离子电池总体出货量1,202.6GWh,同比增长25.6%,预计到2025年和2030年,全球锂离子电池出货量将分别达到1,926.0GWh和5,004.3GWh,锂离子电池产业的持续增长将带动负极材料产业持续发展。

  电池产品迭代更新,材料体系同步升级,负极材料厂商要一直进行技术和工艺升级、开发新型负极,满足多种类型应用场景和市场的需求。在新能源汽车续航能力不断的提高和低空经济蒸蒸日上的背景下,将加速以硅基负极材料为首的高单位体积内的包含的能量负极材料的产业化进程,据鑫椤资讯预测,2027年硅基负极(单体)产量将达1.7万吨。除此之外,硬碳材料成为钠离子电池中的主流负极材料,并随着钠离子电池的产业化应用前景广阔。据鑫椤资讯预测,2027年硬碳负极材料产量将达到19.26万吨左右。

  2023-2027年全球硅基负极(单体)产量预测(万吨) 2023-2027年全球硬碳负极材料产量预测(万吨)③行业竞争加剧,深化降本增效

  近年来,新能源锂离子电池产业链蒸蒸日上,其中负极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关键原材料,吸引大量企业裹挟资本涌入新能源赛道,同时,传统负极材料企业产能不足亦纷纷投资建设一体化项目提高产能,随着在建产能的逐步释放,负极材料行业面临产能结构性过剩和竞争加剧的风险,但打通石墨化、碳化及原材料各环节,拥有负极材料一体化产能布局,具有客户积累和技术底蕴,推进精益管理的企业将获得成本优势和竞争优势,赢得长远发展。

  欧美新能源汽车及锂电产业的本土化发展的新趋势正在加速,美国《通胀削减法案》将加强电池的本地化制造,鼓励供应链向本国及盟国转移,对动力电池及关键矿物质设置限制条款。此外,欧洲议会和欧洲理事会为使投放到欧盟市场的所有电池更具可持续性、循环性和安全性,就规范电池“从生产到再利用和回收”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立法。因此,随着欧美锂电产业本土化政策的生效,将对全球锂离子电池产业竞争格局带来影响,并推进国内锂离子电池产业链相关企业的出海进程。

  公司锂电负极业务的竞争对手最重要的包含贝特瑞、上海杉杉、江西紫宸、尚太科技001301)等企业。与竞争对手相比,公司专注于锂电负极材料的研发和生产多年,是最早布局动力锂电负极材料的企业之一,在动力锂电负极材料领域拥有较强的技术优势和先发优势,公司产品品种类型丰富、品类完整,相关这类的产品在业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与影响力。主要客户包括比亚迪、宁德时代、中创新航、亿纬锂能、瑞浦兰钧、蜂巢能源、SK On、LGES、ATL等行业内、国内外有名的公司。随公司对产品结构的持续优化,产业链布局的持续完善,一体化产能与销售规模的逐步扩大,公司在锂电负极材料领域的市场占有率和行业影响力将进一步提升。

  公司磁电装备业务电磁冶金专用设备与钢铁行业密切关联,钢铁行业的市场波动直接影响企业产品的需求,电磁冶金专用设备制造是典型的下业需求拉动型行业。在双碳目标大背景下,钢铁行业提出在2025年前实现碳排放达峰,到2030 年,钢铁行业碳排放量较峰值降低30%的目标。国家相关部委逐渐完备政策以推进钢铁行业节能环保、绿色发展,未来钢企之间的竞争也由成本竞争转向总实力竞争,绿色、环保成为钢企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抓手。目前,为适应钢铁行业结构升级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政策导向要求,钢企纷纷进行低碳和低能耗规划,在技术改进、循环经济、氢冶炼、环境改造、生态打造等全方位进行绿色转型。因此,钢企对相关绿色环保、节能降耗、智能制造设备需求的增长,为电磁冶金行业带来了一定的发展机遇。电磁冶金专用设备行业是一个集中度相比来说较高的行业,目前在国内外市场公司主要的竞争对手包括:国际上的瑞士ABB、意大利DANIELI-ROTELEC和国内的科美达等三家;在工业磁力设备领域,公司的主要竞争对手包括沈阳隆基、山东华特、鸿升科技、大力神、科美达等企业。相较于国际竞争对手,公司的主要优势体现在独特的技术和存在竞争力的价格,以及可提供更快捷、更全面的售后服务体验;劣势体现在品牌认同程度以及国际市场占有率不及竞争对手。与国内竞争对手相比,公司在产品线的完整程度、产品技术领先程度、产品质量稳定性方面均有明显优势。依据公司对钢铁企业连铸EMS市场招投标情况的统计,公司连铸EMS市场占有率超60%,处于国内行业龙头的地位。

  此外,磁电装备业务锂电专用设备与新能源锂电行业紧密关联,是一个具备较高的技术壁垒和客户壁垒以及设备厂商与应用厂商深度绑定的专用设备制造业,随着新能源锂离子电池产业的发展,为锂电专用设备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一是聚焦资源,立足锂电负极材料的研发和生产,坚持专业化和国际化发展,推进产业链整合,力争成为全世界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领先品牌;二是以磁电应用为领域,电磁冶金技术为核心,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在电磁冶金行业的一马当先的优势,并根据国内、国际市场磁电技术的发展和需要,在磁电技术的广度和深度上不停地改进革新发展,做中国磁电技术革新的领头羊;三是以现存技术资源和装备制造能力为基础,不停地改进革新发展,提升产品的技术上的含金量和附加值,向高端制造业进军。

  公司将在新能源新材料领域,积极开发战略新产品、稳步推进前瞻性产品研制,实现负极材料性能提升和降本增效,同时,巩固现有市场,开拓国际市场,布局未来新兴市场。一是继续聚焦快充高倍率、高能量密度、超长寿命、超高的性价比等负极材料产品,快速推进产品研究开发、优化和迭代。同时,推进现有硅基负极材料、新型碳材料、准晶态复合纳米原子簇负极材料的产业化和市场推广工作,持续推进锂/钠离子电池用硬碳负极材料和其他新型负极材料的开发和产业化应用;二是在基础研究领域,从原材料组分分析与合成改性、颗粒结构设计、极片三维拓扑结构仿真工程学等角度开展深度探索,为负极产品的前沿开发奠定理论基础,为下一代量产的主流负极产品奠定技术和工艺储备;三是对负极生产技术、工艺的优化升级,降低生产所带来的成本,提升负极产线的利用率;四是集中力量服务战略客户,确保动力市场行业优势地位,加大储能市场拓展力度;四是加大资源投入,全力拓展海外市场,积极地推进出海各项工作,提升锂电负极业务海外销售占比,实现公司的国际化发展战略。

  紧抓国家发展新质生产力以及以旧换新政策机遇,继续加大感应加热类产品的市场推广,量身定做老旧装备以旧换新全面解决方案,稳固电磁搅拌主流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持续挖掘增量空间;充分的发挥磁电装备和锂电负极业务的协同优势,加大锂电装备产品的研发和推广,在支撑公司锂电负极产线低排放、低能耗、智能化升级的同时,努力开拓锂电装备对外销售市场。

  2024年,公司稳步推进云南中科星城年产 10万吨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一期以及海外负极材料生产基地的规划及建设。通过优化生产流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升级产线装备等方式,致力于打造成低排放、低能耗、低成本、高效率、高安全的绿色智能示范工厂。

  2024年,公司将继续深化SAP ERP以及相关业务应用信息化建设,为企业业务扩张和运营绩效体系提供信息化、数字化的决策支持,在供应链管理、质量管理、生产管理、研发管理、组织人效管理、资产管理、财务管理等全方位提升公司精细化管理水平。

  2024年,公司一方面将充分的利用上市公司投融资平台优势,通过多样化融资手段,确保公司实施发展的策略的资金需求,逐步提升锂电负极和磁电装备业务的发展能力;另一方面公司将继续探索长效激励机制,为公司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由于新能源市场的蓬勃发展,吸引大量资金和企业涌入新能源赛道。同时现有锂电负极生产企业纷纷扩产建设一体化项目、提高产能。随着在建产能的逐步释放,市场之间的竞争加剧,若下游新能源汽车、储能、消费数码等终端市场需求没有到达预期,行业也许会出现结构性、阶段性的产能过剩的风险,可能对公司未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对此,公司将通过加强人才储备、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的创新水平,推出差异化产品;加强市场尤其是海外市场开拓力度,一直在优化客户结构,整体提升公司在全球负极材料业务的市场占有率等措施增强公司负极材料业务市场竞争力。

  在公司与国外客户的交易中主要是采用外币进行计价结算。由于双方所在地区存在时差,以及文化和语言等沟通方面的差异,导致回款速度相较于国内企业而言稍慢一些,因此形成外币类应收账款。当人民币汇率发生波动时,当人民币汇率波动会对公司的外币资产产生汇兑损益,进而影响企业经营业绩。如果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增大,将会对公司的经营业务产生一定影响,因此会面临一定的汇率风险。

  国家关于新能源汽车的行业政策与公司锂电负极业务的未来发展紧密关联。近年来,我国多部委连续出台了一系列支持、鼓励、规范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的法规、政策,从发展规划、消费补贴、税收优惠、科研投入、政府采购、标准制定等多个角度,构建了一整套支持新能源汽车加快发展的政策体系,为公司动力电池负极材料业务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未来,国家政策尤其是新能源汽车行业政策若发生重大变化将对锂电负极业务的生产经营产生较大影响。对此,公司紧跟市场发展的新趋势,丰富产品品类结构,拓展产品应用领域,在确保动力市场优势地位的同时,加大储能市场开拓力度,以降低新能源汽车行业政策变化对公司的影响。

  锂离子电池技术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技术积累,工艺水平趋于成熟,锂离子电池技术在未来较长时间内仍将是市场主流技术。但随着国内外科研力量和产业资本对新能源、新材料应用领域的持续投入,若新型电池材料或新兴技术路线快速成熟,商业化应用进程加速,而公司不能快速对公司产品做升级或研发进度没有到达预期,又或对新兴技术路线的技术储备不够充足,则可能对公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产生不利影响。对此,公司积极做出响应市场和客户的真实需求开发新产品,同时,积极关注未来新型电池发展趋势,在新能源材料领域进行有关前瞻性研究和人才储备。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应收账款净额20.65亿元。虽然目前公司成立了客户信用管理、应收账款回款管理等相关制度,以此防范应收账款回款风险。且公司的客户大都是行业内排名靠前的大型有名的公司,信用状况良好。但未来,随着未来公司经营规模逐步扩大,应收账款余额将可能进一步提升。若大环境以及行业前景发生不利变化,将会导致公司出现大量应收账款没办法回收的情况,会对公司的经营业绩造成较大的不利影响。对此,公司成立了客户信用管理、应收账款回款管理等相关制度,以此防范应收账款回款风险,同时,公司加大业务人员对应收账款催收的责任,将应收账款回收情况纳入业绩考核,来加大应收账款催收力度。

  公司产品负极材料的原材料主要为石油焦、针状焦等焦类原料,其价格受石油等基础原料价格和市场供需关系影响,呈现不同程度的波动。若未来原材料价格会出现大幅度波动,公司未能及时优化产品技术减少相关成本或未能将压力转移至下游,将会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此外,公司采用“按订单生产、以产定购、兼顾市场预测适度库存”的生产模式和采购模式,日常为保证产品交付速度,会依据需求预测对产品做一定的备货。但若遇到价格调整、客户的真实需求变化、产品更新迭代等情形,将会导致公司面临部分存货跌价或产品滞销的风险。对此,公司推动产业链深度合作,提高供应链管控能力;推进精益管理,优化存货管理,构建合理的战略库存储备。

  投资者关系关于同花顺软件下载法律声明运营许可联系我们友情链接招聘英才使用者真实的体验计划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90237